“柴米油盐酱醋茶”,茶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。渐渐地,饮茶的境界也随之升华,成为了“茶文化”。而“茶”又很自然地与高深莫测的“道”连在了一起,让“茶道”散发着一种道气。
所以,传统的购茶方式,客人们先静下心来,坐下细细品尝,跟茶叶店老板是买卖的关系也是茶友的关系,许多人到最后,就成为了朋友。
不过,“网购”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购物习惯,从电商队伍不断壮大以及蜂拥而入,再到传统的实体店遭到电商的不断冲击,网购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,也不断改变生产、销售方的生存方式。
那么,当茶遇到了“网购”,又会是怎样的情形?
杭州茶企涉足网络
“艺福堂”是中国茶叶电子商务第一品牌,这个品牌的创始人叫李晓军。李晓军的父亲和爷爷都从事茶叶生意,生意不大,但几十年来靠着诚信将传统茶叶生意做得有声有色。2006年,李晓军毕业后,创办了“艺福堂”,经过6年的努力,公司的销售额从2006年的4.2万元提升到了去年的7510万元,再到今年突破亿元大关。
“艺福堂”无疑是互联网茶叶领导品牌,茶叶电子商务的兴起,也给传统的茶叶实体店带来了冲击。而近几年来,越来越多的茶商开始重视“电子商务”这个新平台。西湖龙井商会会长戚国伟说:“杭州大一点的茶叶公司,都开了网店。”
在茶叶行业颇有名气的“卢正浩”也开了一家实体店,现场的装潢也很气派。卢正浩在杭州拥有多家分店,去年1月份,“卢正浩”天猫店正式上线。
卢正浩十分重视网络这个平台,目前天猫运营团队有30-40个人做维护。“卢正浩”是杭州西湖龙井的老牌子了,所以在网上的销量也一直不错。
不过,卢正浩也没有因为网上的销量不错,而“看轻”实体店。
卢正浩茶叶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由于“茶”这个商品的特殊性,淡季旺季对茶的影响是巨大的。三四月份是旺季,所以天猫店对实体店是有一定影响的,相对来说网购的比较多一些,而目前11月份对茶行业来说是一个比较难熬的时间,茶叶在淡季都是一个缓销的过程,所以天猫店对实体店不会有多少影响。
与其说网络抢走了实体店的生意,还不如说网络是一个新的拓展空间。
卢正浩茶叶公司相关负责人坦言:“我认为只要处理得当,经营得当,淘宝店和实体店是可以共存的。”
不少茶商仍然钟情于实体店
茶叶界的大公司们纷纷开起了网店,而小茶商们却很淡定,不少人都选择坚守“实体店”。
谢恩是解放路茶叶市场天海茶庄的掌柜。跟许多卖茶人一样,谢恩的身上也散发着隐隐的“茶气”,不浮不躁。许多人都以为“谢恩”只是他的别称,所以他一再强调:我的名字真的就是“谢恩”。
谢恩从16岁就离开了家乡——福建福鼎,2005年在杭州开起了茶庄,做起了普洱茶生意。茶庄以批发为主,这些年生意不错,老客居多,来拿货的主要是经销商。
当聊到淘宝网时,谢恩玩玩鼠标,说:“其实我2006年就开了一家淘宝店。”谢恩的语气中带有一丝不屑。“可是开网店要花钱维护,又要花钱做推广,又存在恶性竞争,我力不从心。”
他跟许多茶店掌柜的想法一致:茶是需要坐下来品的,开茶叶店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赚大钱,而是发自内心喜欢茶、“以茶会友”。“我有几个顾客从我这里进货然后到淘宝店上卖,可是生意也一般。”谢恩说。
当然,随着电商的兴起,谢恩也感觉到了,电商对自己的生意确实有一点影响,但是不大,许多市场里的人都开了淘宝店,但是店主一般懒于打理或者没空打理。
虽然网上开店确实有好处,成本低、风险小。但是,谢恩依然坚持茶叶实体店的路线,他的第二家实体店,已经开始在保俶路装修了。谢恩给我们泡上了一壶上好的普洱茶,说:“我们经常‘以茶会友’,回头客还是很多的,很多喜爱喝茶的朋友都可以成为好朋友,做生意做得好但还要做得开心,很多东西不是冷冰冰的网店可以拥有的。”
离开了谢恩的店,在市场上转了一圈,茶叶市场里,人不多,偶尔有一些坐在店里喝茶的客人,走进店里,掌柜会很热情地招呼。一整个下午,市场上没有包裹的进进出出,但谢恩却发了包裹,不过都是发给熟客的,而不是通过网购的。
走进了茶叶市场福隆康茶行,掌柜陈福金也更加认可实体店,他是做西湖龙井生意的,他认为淘宝店对实体店的影响不大。他说:“我也有淘宝店的,可是店里忙起来根本顾不上,后来就不管了。”
陈福金指着店铺里八个大字“以德唯上,诚信为本”说:“做茶叶这一行讲究的是诚信,我们实体店可以让客人先品茶,再买茶,客人来店里看得见,摸得着,质量怎么样也是一目了然,更不会缺斤少两。”
他认为网络上购买茶叶,除了方便之外,安全系数不高,很容易买到质量不好的茶叶。陈老板很自信地告诉记者:“基本上我老客户很多的,我认为还是实体店的优势大。”